笔趣阁 > 日落长安远 > 第十五章:落花啼鸟纷纷乱 七

第十五章:落花啼鸟纷纷乱 七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天机之神局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7.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发起攻击前,段文昌做过周密的分析。

    段文昌很清楚,攻击一旦开始,站在他对面的,绝不仅仅是钱徽一个人,他的背后,还有十四家权贵。别家也就罢了,虽然算不上软柿子,他段文昌还是敢捏上那么一捏的。不过,其中有几家,具体地说,是四家,段文昌是不太想捏的,因为他们不是软柿子,而是铁柿子,捏起来手疼,非常的疼。

    长庆元年科考案权贵排行榜第一名:裴度,前宰相裴度。裴度所在的闻喜裴家是一个很牛的家族,非常的牛,数百年气运不衰。三百多年来,闻喜裴氏先后走出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14位中书侍郎,55位尚书,44为侍郎,此外,还有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与皇室联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驸马21人,公主20人。正史立传及在列者,不下600人,名垂后世者有一千多人。这样一个声势显赫的顶级豪门,任谁都不想与他们为敌。

    裴家牛,裴度更牛,牛的没边。从淮西戡乱到卧镇北门,裴度历事七朝,四度拜相,威震四方,是继郭子仪之后,最威风八面的朝廷柱石级人物。你说,裴度好不好惹?不巧,裴度的儿子就是卷入科考案的十四位进士之一。

    长庆元年科考案权贵排行第二名:李宗闵,中书舍人李宗闵。要论身份,四位权贵中,最为尊贵的是李宗闵,因为,李宗闵是皇族,正儿八经的宗室之后。曾经,李宗闵有一个伯父,一个非常有名的伯父,至少在当时非常有名,因为当时他是宰相,他就是李夷简。当年,就是因为这个宰相李夷简的弹劾,杨浑之的父亲杨凭被撵出了长安。如今,杨浑之进士落第,李宗闵的女婿苏巢却雁塔题名,富贵穷通,一荣一枯,对比是如此的鲜明。杨浑之的字画,虽然没有为他换来翘首企盼的进士,却因为段文昌的奋力一搏,将苏巢从进士行列里一脚踹了出来,也可算是对杨浑之的一种补偿。字画,价值不菲的名人字画,毕竟还是没有白费。如此说来,杨浑之还不算特别败家。

    未来几十年,长安,李宗闵将是炙手可热的的风云人物。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批所谓的青年才俊,为了共同的利益,孜孜不倦的卷入党争的泥潭,李宗闵也因此成为“牛李党争”的代表性人物。不要误会,李宗闵不属于李党,而是牛党。名义上,他是牛党的二号人物,实际上,他才是牛党真正的领袖,精神领袖。

    长庆元年科考案权贵排行榜第三名:郑覃,谏议大夫郑覃。郑覃所在的荥阳郑氏北族第二房,是山东最高贵的士族之一。

    在山东,乃至全国,这都是一个赢得广泛尊重的家族,不是因为高官显宦,而是因为扎实的经学功底和朴素的家风。当然,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家族,高官自然也不会少到哪里去!事实上,到中唐为止,这个家族已经先后走出了六位宰相,其中也包括郑覃已经故去的父亲,郑珣瑜。

    与出身寒门,却极尽奢华的段文昌不同,大大的不同。虽然出身清贵,少年郑覃却是一个甘于清贫的人。即使,在不久的将来,继父亲之后,成为帝国的宰相,却依然固守着那一份清贫,清贫到令人发指,哦,不,应该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家无媵妾,破屋数椽,简陋如故,也就能遮遮风,挡挡雨而已,说它是宰相府邸,实在有点不好意思。

    郑覃擅长的是稽古守正的经学,进士科擅长的诗词歌赋,却实在不怎么在行。不过,郑覃并不反对科考,因为,他,还有他的家族,需要靠进士入仕为官,借以保持家族的名声,以及政治地位。

    卷入科考案的既不是郑覃的儿子,当然,也不是女婿,而是弟弟,嫡亲的亲弟弟。弟弟的名字叫郑朗。传说,科考前,郑朗到青龙寺游玩,邂逅一位高僧。高僧一般都会相面,相的还很准,贼准。高僧告诉郑朗,今年的进士,你没戏!就在几天前,郑朗高中进士,贺客盈门,却不见那个僧人的身影。当然,对此,大度的郑朗不会在意,一点也不在意。不久之后,郑朗的进士得而复失,那位僧人却兴致勃勃的前来贺喜。他告诉郑朗,今年,你如果中第,将不吉利,很不吉利;如果落第,那就说明,你会有一个很好的将来,位极人臣的将来。后来,郑朗果然继承了父、兄的衣钵,成为帝国的又一位宰相。

    这是一个算不上优美,却很让人回味的故事。究竟,郑朗的被黜,是上天降大任于斯人的宿命,还是郑氏家族自说自话的遮羞布?

    长庆元年科考案权贵排行第四名:杨汝士,右补阙杨汝士。在长安,弘农杨氏有三个分支,三个势力非常庞大的分支:履道坊的杨凭,新昌坊的仆射杨于陵,还有就是右补阙杨汝士这一了。

    很巧,弘农三杨先后与科考舞弊搭上了关系。杨浑之就不用说了,作弊失败,黯然收场。归根究底,杨浑之,就是个打酱油的。不过,如果没有这个打酱油的,或许,就不会有长庆元年的科考舞弊案。如果没有这次科考舞弊案,历史必将是另外一种样子,至于究竟是什么样子,历史没有真实发生过,因此,无人知晓,总之,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可见,杨浑之虽然是个小人物,却是影响了大唐历史的小人物,就好像一只蝴蝶,轻轻的挥动一下翅膀,却可能最终导致千里之外的一场飓风。

    元和三年策论案,挂名副主考杨于陵无辜躺枪,被冤哉枉也的赶出了长安,成为一条遭殃的池鱼。如今,十三年过去了,长庆元年的科考舞弊案,同为杨震后裔,同为弘农杨氏的分支,同为挂名副主考,杨汝士同样变成了遭殃的池鱼。哎呀,我说溜了嘴,杨汝士可不是池鱼,既不冤哉,也不枉也,因为十四名进士中,有一个人,名字叫杨殷士,是杨汝士的弟弟,嫡亲的弟弟。不过,似乎也不应该说他是罪有应得,而应该说是罚不抵罪,因为,杨汝士和其他人不同,他是惯犯。

    杨震很清廉,杨汝士很贪婪,一点不像他的祖先。贪婪的人大多喜欢一条道,生财之道。生财之道有很多,有正道,也有邪道。正道有很多,邪道更多,比如说,坑蒙拐骗偷。可惜,杨汝士就是一个不走正道,专走邪道的家伙。当然,作为帝国高级官员,虽然是走邪道,也要走出水平,走出风采不是。杨汝士的邪道走的那是相当有水平,相当有风采,因为他喜欢上了科举这块肥肉。而且,杨汝士不仅自己走的风生水起,还把他两个弟弟拉下水,时人称之为“三杨”。

    唐代科举的透明度相当高,当然,这个透明度是对主考官而言,是对豪门世家而言。对于那些寒门子弟,那是相当不透明。为了给那些热衷功名的举子大开方便之门,“三杨”以无比饱满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科考舞弊的事业中去。他们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共同在科举中上下其手,操纵科举结果。在热情帮助无数有财却无才的举子高中进士的同时,杨氏兄弟自然也赚了个盆满钵满。

    当时的长安,有五个人热衷于为举子通榜是出了名的。五人中,排在第四位的是苏景胤,排在第五位的是张元夫,排在前三位的当然就是杨家那哥仨了。长安里坊,一度流传着这样的歌谣:“要趋举场,先问苏、张;苏、张尤可,三杨杀我”。就这样,在三杨苏张等人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迫使寒门子弟望考兴叹,颓然而返。

    四位权贵,四家豪强,只要得罪了他们一家,就可能被碾成粉末,何况,这一次,是四家一起得罪。因此,段文昌很清楚,自己得罪不起。

    事情似乎卡住了,要出这口恶气,就势必得罪那几家豪强;要想不得罪豪强,似乎只剩下一条路,息事宁人,受点闷气,忍忍也就过去了。可段文昌不是说忍就能忍的人,所以,他决定,找几个联邦。

    所谓联邦,在段文昌的字典里,是这样解释的:打仗的时候,联邦是急先锋;撤退的时候,联邦要帮着背锅,黑锅。

    段文昌选中的联邦有两个,一个是元稹,一个是李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