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新苍穹 > 第五章 方向初定

第五章 方向初定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天机之神局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7.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江南运粮的漕船被劫的消息,在半日内就传遍了九城,当日粮价跳涨到每石六两八钱。此时,各大米行的存粮都已不多,老百姓开始争先恐后购粮,驻扎在西山和丰台的护卫京师的大营也加入了购粮行列,更加加剧了粮价的上涨。

    北京城的粮价如断了线的风筝不停的上扬,八两,九两,十两,何求贵的昌盛米行此时也开始少量的卖粮,每天只卖三十石米,卖完关门,基本上半个时辰就卖完了。这是苏敏的主意,要是按何求贵自己的意思不到最高价他一粒米都不卖。苏敏怕的是昌盛米行在开始的时候不卖粮,最后再卖粮,太扎眼了,容易引起朝廷和其他米商的注意,毕竟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在特殊时期可是重罪呀。这时城里的其它米行也基本和昌盛一样每天只开门半个时辰,要不他们一点点的存货早就卖完了。但是光出不进是维持不了很久的,一些小米行首先卖光了存粮,人们都集中在几家大米行,粮价上涨到了每石十三两。

    首先是城中的穷人已经挺不住了,到城外挖野菜的人越来越多。

    其次是卖烧饼、豆腐脑这些老百姓消费的小摊贩由于原料涨价基本都停业了,你想昨天还两个大子一个烧饼,今天涨到二十文谁还会买。可酒店却依然人来人往,越是大酒店越是生意好。

    苏敏知道这次漕粮被劫,苦的都是普通老百姓,看着城内的一些饥民尽管他于心不忍,但还是告诫自己行大事者勿施小惠。

    看着节节攀升的米价,何求贵心里乐开了花,可表面上还要和其他米行老板一样皱眉叹气,说商情不利,亏损不小。

    朝廷虽然紧急从别处调粮,分批进入北京的小数量的粮食马上被抢购一空,到了三月十五粮价更上涨到每石十五两,连宏生等大米行都快支持不住了,最后的黑市价竟然涨到了每石二十四两银子。昌盛慢慢将存粮吐出,最后一批粮食竟然卖到了每石二十二两(本来何求贵还想等下去,可苏敏知道这个价格已经快到头了)。随后漕粮紧急从海路运了过来,米价一落千丈,恢复到之前的水平。

    这样统算下来,昌盛米行五千四百石粮食共赚了八万六千两银子。

    按照事先的协议,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苏敏他们从昌盛分得了包含一千两银子本金在内的四万两白银。何求贵分得了四万六千两,再加上他店了以前的存货,一共赚了五万两,比他前二十年赚得都多。这次米价风波许多小米行经营不下去了,隆昌米店的曹老板亏损累累,干脆把店也盘给了何求贵,这下昌盛就成了北京数一数二的大米行了。

    苏敏首先拿出一千零五十两银子赎回了陈瑜全老爹的宝刀,否则不管是谁,身边跟着个喋喋不休的人迟早要崩溃的。

    对于剩下的钱怎么处理,苏敏等三人的意见不能统一了。

    按照陈瑜全的主意,那就是拿这些钱去请客送礼捐官,然后再请客再送礼再捐更大的官,当了官什么都好办了。

    徐金书不以为然,他认为:“那钱去买个官的确很容易,如果当了贪官以后也许靠刮地皮还能赚两个。但是我们是为了强国富民而来的,能当贪官吗,靠那一点点俸禄是无法维持下来的,照这样有出无进,这些钱早晚会花光。

    苏敏也点头道:“我们要做大事成大器,眼光一定要放远一些,只靠我们三个人是不可能完成强国富民的历史使命的,我们要聚集一群有识之士形成一个团体,共同来达成这个目标。如果不是通过正途得到官职是要被正人君子鄙视的,你本身就是腐朽之枝叶,又怎能去扫除腐朽之树木呢?我们不能用钱来买官,徐金书说的也有道理,但是我们要做繁衍生息的打算,我看就把钱存在昌盛米行用来作为我们的股本好了,估计何求贵会答应的。”

    陈瑜全高兴的说道:“对,对,这样才好,不过你们两个最好每月从这里支取五两银子补贴家用,要不像苏敏上次那样失踪三个多月忙着挣钱养家,哪里有功夫做正事呀!”

    苏徐二人也无异议。

    何求贵听说他们要把三万八千多两银子留做米行股本,自然是高兴,忙不迭的答应下来,为了表示诚意干脆把米行的三成股份给了苏敏。他想,把这个消息灵通的黄带子阿哥拉过来,以后还不知道能赚多少呢?

    苏敏对福海在这次米价风波中的表现非常满意,他沉稳而不木讷,灵活而不油滑,对客人真可谓宾至如归,赚了你的钱,还让你舒服的不行,天生就是一个做生意的料。最关键的一条就是,他忠心耿耿死心塌地为东家做事,不会三心二意。所以苏敏建议何求贵让福海当了昌盛米行的掌柜,还答应继续教福海学习认字,他们以前的关系就很好,现在苏敏成了米行的老板了,通过这次米价风波,看着苏敏从中调度,福海更是对苏敏的充满了敬佩和感激之情。

    有了强大的经济后盾,下一步就是如何开创三个人的事业了。在苏敏家狭小的东屋里,三人盘坐一起,正在商量着以后的人生大事。

    陈瑜全马上给自己定了调:“如果要我考八股文,从秀才考起我估计考八十年我也考不上,我就从此弃文从武吧。”按照朝廷规定,武职三品以上官员可以恩萌一名子弟为武秀才,可以直接参加省里的武举乡试。陈瑜全早就有此资格,可他“儒将”老爹就盼着儿子能考上文进士,可看见他那见了书就头疼的样子也无可奈何,就默许他今年参加直隶的武举考试。

    徐金书说道:“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瑜全选的也是一条路。至于我和苏敏嘛,都是手无缚鸡之力之人,我看也只好走八股取士这条路了。”徐金书和苏敏去年双双考取了秀才,正准备参加今年直隶的乡试。

    苏敏看着两位好友,缓缓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中国的科举制度从隋朝开始,已经有一千多年了,考的内容都是四书五经,用的形式都是八股文,朝廷让读书人都去钻故纸堆,把大家的思想禁锢在子曰诗云这样一个狭小的圈子里面,不让人学习其它知识,不让人去创造和发现。如果还是这样持续下去,中国就要进一步落后了。王府井天主堂的洋和尚告诉我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了机器织布、机器轮船,这些能靠八股文来造出来吗?现在洋人的枪和炮已经比我们先进了,如果我们不迎头赶上,早晚是要被动挨打的呀,难道靠八股文能造出先进的火枪和火炮吗?”

    陈瑜全和徐金书听着苏敏的话都若有所思。

    苏敏接着说道:“再说,古往今来老死科场的人比比皆是,就算费尽辛苦考中了举人,又去参加每三年一次的会试,会试全国有一万几千举人参加,可只取中三百余人。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先不说考官是否公平,文章的好坏只凭一个人的好恶,他的一念间决定了我们一生的命运。我决定不参加今年的乡试了,我现在的目标是进毓庆宫读书。”

    毓庆宫座落在紫禁城斋宫右侧,是一座工字形的宫殿,从乾隆皇帝开始,皇子就在这里读书,为了增加读书的气氛,提高皇子们学习的兴趣,也招进一些皇亲贵戚的子弟来伴读。不过大多是亲王、贝勒的子弟,最少也是不入八分公,学习的总人数也不等,多的时候有三四十人,少的时候也有十余人,像苏敏这样的远枝宗室是没机会进去读书的。

    看着陈瑜全和徐金书摇头的样子,苏敏继续道:“进毓庆宫读书虽然很困难,但好处就太多了,我能直接接触皇子,离权力的中心离得很近,对我们以后的发展很有好处。而且皇位继承人也在这些皇子中间,我也可以用新的思想去影响他,使新君一登基就有先进的思想,实行新政。”

    苏敏把玩着腰间的黄腰带幽幽得道:“至于如何进得了毓庆宫,我看不用非常手段是不行的。”